三月五日复雨霰

三月二日霰且雷,明日漫天白皑皑。
阴云聚散才信宿,冰珠更复漫天来。
我不忧千花万花枝压折,亦不忧千山万山石冻裂。
麦如马尾桑如钱,岁饥岁寒繄尔雪。
一冬望尔胡不然,此日何日能狂颠。
亟呼巽二扫落滕六魄,放出高高万里东皇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五日复雨霰》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春末时节自然景色的变化。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钱时的生平背景:钱时(980—1020),字希白,号南溪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画家,与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作风格:钱时的诗歌多采用写实手法,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词简练而不失深意。在《三月五日复雨霰》中,钱时通过简单的诗句传达了对大自然变化深刻的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1. 诗意解析
  • 描述天气变化:“三月二日霰且雷”描述了春季的特定天气现象,即在三月二日出现了冰雹和雷声,这通常意味着春天的气候已经开始转冷。接着,“明日漫天白皑皑”描绘了随后天空中飘洒着雪的情景,这种景象给人以清新又略带凄凉的感觉。
  • 表达情感态度:“我不忧千花万花枝压折,亦不忧千山万山石冻裂。”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感到忧虑的情感。这里的“不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选择:诗中的“麦如马尾桑如钱”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庄稼比作具有生命形态的物体,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 语言的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重复的使用“冰珠”加强了语句的音乐性,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三月五日复雨霰》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其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