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

往年蚕老苦乏食,采遍山桑无处觅。
救饥恨不到口头,略无拣择和枝吃。
今年叶亦未为荒,稍罗粉米寻山桑。
掉头不肯吃,大似向来藜藿肠。
山中连遭岁事恶,饿羸颠倒填沟壑。
草根拔尽不能充,往往珍羞视藜藿。
屈指于今能几时,日前仅饱非有馀。
问着只要青秆米,薄贱粟麦如沙泥。
马鸣不应也时样,学尔愚氓恶情状。
天公嗔尔警尔深,饱时忘却饥时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时并非宋朝诗人,而是元朝的诗人。钱时是元朝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是其诗作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与创作时间
  • 历史时期:钱时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
  • 创作时间:据研究,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贞二年(1296年),当时元朝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情况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 诗人生平与创作风格
  • 生平简介:钱时,字舜举,号竹虚,元代著名文学家,尤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尤其是民生疾苦和百姓生活。
  • 创作风格:钱时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在艺术形式上,他也追求简练而深刻的表达,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1. 诗歌内容解读
  • 开头部分:“往年蚕老古乏食,采遍山桑无处觅。”这两句诗描绘了往年蚕农因为食物匮乏而四处寻找的情况,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 转折部分:“救饥恨不到口头,略无拣择和枝吃。”这句诗反映了农民为了生存只能无奈地选择最差的食物,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与坚韧。
  • 结尾部分:“今年叶亦未为荒,稍到粉米寻山桑。”这两句诗表明虽然今年的食物尚且充足,但农民们依然为了生计而忙碌,体现了他们勤劳的品质。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写实手法:钱时的诗歌注重对现实的描写,无论是农民的生活还是社会的状况,都力求真实、细致地呈现给读者。
  • 情感表达: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触动人心,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 语言风格:钱时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有美感。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不仅是一首描绘农民生活困苦的诗歌,也是钱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体会到钱时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