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寄外 其八

山中白日暗,霏霏云雨动。
信此非巫山,安能入郎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寄外》是宋朝诗人龙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下面是对其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山中寄外》创作于宋朝时期,反映了当时士人在社会动荡和官场失意的背景下,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诗人通过山水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泊舟古岸傍,松柏日已煦。
    本非同心期,空似西陵路。
    湖色开明镜,峦光列翠屏。
    双眉不忍画,羞对远山青。

  2. 诗句解析

  • 泊舟古岸傍:描述诗人在古岸旁泊船,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 松柏日已煦:通过“日已煦”,描绘了松柏在阳光照耀下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 本非同心期: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认为真正的志向不在于与他人同心共行,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
  • 空似西陵路:这里的“西陵路”可能寓意着一种归途或隐逸的生活道路,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向往。
  • 湖色开明镜:用“明镜”比喻湖水,形容湖面如同镜子一般清澈明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 峦光列翠屏:描述了群山的轮廓如同排列整齐的屏风一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这种景色的喜爱。
  • 双眉不忍画: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双眉”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纷扰的羡慕和渴望。
  • 羞对远山青:诗人不愿面对远处的山色,可能是因为这些颜色太过清晰,勾起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思念。

《山中寄外》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