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卿挽词 其一

盛业清朝选,香名早岁芳。
所欣逢舜禹,宁肯学于张。
卿月高秋部,恩波彻夜郎。
谁嗟贤哲事,身外欠周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少卿挽词 其一》是宋代诗人戴栩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贤哲的敬仰和对逝去者的哀悼。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经历和感悟,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与周围人的关系。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楼钥(1240—1312):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大防,号攻愧主人,又号竹坡居士。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的书法成就也极高,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 戴栩(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 作品内容
  • 盛业清朝选,香名早岁芳。所忻逢舜禹,宁肯学于张: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早年就已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才华,他如同舜帝和禹王一样,被后世传颂。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过去成就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高洁品质。
  • 卿月高秋部,恩波彻夜郎。谁嗟贤哲事,身外欠周防:这里使用了典故“恩波彻夜郎”,比喻恩泽如水般渗透到远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主人公一生贡献的感慨,同时提醒人们要为那些贤能之士提供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1. 艺术特色
  • 抒情方式:戴栩通过直接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这位贤哲深深的敬意和哀思。这种抒情方式简洁而真挚,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 语言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所忻逢舜禹,宁肯学于张”,这些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整首诗显得更加深邃和有层次感。
  1. 历史背景
  • 宋朝的政治环境:南宋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贤者的关注和赞美,反映了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文人的交往与互动:在宋诗中,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戴栩作为一位知名诗人,他的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通过深入分析戴栩的《徐少卿挽词 其一》,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戴栩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历史上贤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