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居已是介,又以介名庵。
胡为酷好介,毋乃在律贪。
人生要当介,君侯恐不堪。
富贵不相贷,安得坐禅龛。
客去自无事,客来不妨谈。
但能了诸幻,起卧俱无惭。
慎勿作住想,如茧缚老蚕。
兴来出庵去,丛林禅可参。
王立之园亭七咏 其五 介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立之的《园亭七咏·介庵》是宋代诗人谢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庵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诗中“庵居已是介,又以介名庵”这两句,直接指出了作者酷爱介庵的原因。这里的“介”可能是指介然、介然自守的意思,表明作者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追求简朴清静的生活状态。同时,“胡为酷好介,毋乃在律贪”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过于讲究形式、追求物质享受的倾向持批判态度,认为这种追求可能会让人变得贪得无厌,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人生要当介,君侯恐不堪”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他认为,真正的人生应该像介庵一样简朴而不失高雅,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里的“君侯”可能指的是有地位或有权势的人,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富贵不相贷,安得坐禅龛”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贵的看法。他认为富贵不应该成为追求的目标,因为一旦拥有了富贵,就很难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因此,他宁愿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也不愿为了富贵而放弃内心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通过对介庵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同时,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园亭七咏·介庵》是一首表达作者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古诗。通过对介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简朴、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人思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