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鼓翅鸣,薨薨喧室中。
敢憎声似雷,实惮喙如锋。
饮血虽可饱,噬肤竟何功。
得时不足贵,少皞行西风。
夏夜杂兴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杂兴 其五》是宋代诗人谢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夏夜中常见的飞蚊和蝉鸣声,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认识。
诗的开头,“飞蚊鼓翅鸣,薨薨喧室中。”,描述了一种常见而微末的自然现象——飞舞的蚊子。这种昆虫虽然微小,但在夜晚的静谧中,它们的声音却足以在室内回荡。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独特关注和敏锐感受。紧接着,“敢憎声似雷,实惮喙如锋。”,通过对比声音的大小和尖锐程度,进一步强化了蚊子声音在室内的冲击力。同时,“饮血虽可饱,噬肤竟何功。”,则转向对蚊子行为的评价,尽管它们的吸血行为看似满足,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提供滋养,这反映了诗人对生物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得时不足贵,少皞行西风。”,则将视角拉回到宇宙的自然法则上。在这里,“少皞”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神鸟,而“行西风”则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循环。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夏夜杂兴 其五》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更是诗人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的一扇窗口。通过对简单自然现象的描绘,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