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鼓翅鸣,薨薨喧室中。
敢憎声似雷,实惮喙如锋。
饮血虽可饱,噬肤竟何功。
得时不足贵,少皞行西风。

【注释】

夏夜杂兴其五:这是组诗中的第五首,“夏夜杂兴”是诗人在夏天夜晚即景抒情的诗题。夏夜有蚊虫飞鸣,此诗借物写意,表达了作者对蚊虫的痛恨之情。

飞蚊鼓翅鸣(飞蚊):蚊虫振翅高飞。鸣:《诗经·小雅·斯干》:“鸣鸠在桑,其子七兮”,指鸣禽之声。

薨薨喧室中(薨薨):同“轰轰”。喧:嘈杂,喧闹。

敢憎声似雷(敢憎)一声似雷霆;恨:讨厌。比喻蚊虫的声音像雷一样响亮。

实惮喙如锋(实惮):实在害怕。喙:鸟兽的嘴巴。锋利的嘴,比喻蚊子长着锋利的口器。

饮血虽可饱(饮血),比喻蚊子吸食人的血液,得到滋养。虽然能吃饱,但最终也无益处。

噬肤竟何功(噬肤:咬皮肤。竟:终了,完了。何:什么。功:功效,功劳。)噬:咬。肤:皮肤。竟:终了,完了。何:什么。功:功效,功劳。

得时不足贵(得时:指得势、得意。不足贵:不值得尊贵。)得时:指得势、得意。不足贵:不值得尊贵。

少皞行西风(少皞:神话中的神祇名,这里指代夏朝。行:行走,活动。西风:秋风。)少皞:神话中的神名,指代夏朝统治者。行:行走,活动。西风:秋风。

【赏析】

《夏夜杂兴》其五:夏日夜晚蚊虫成阵飞舞,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令人讨厌。然而,它们虽能吸人血而饱食,却不能给人以任何好处,甚至让人感到害怕。因此,作者认为蚊子在得势时并不值得尊重。这首诗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蚊子的厌恶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自然,既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又展现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通过对蚊子的描述和比喻,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