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叔野 其一

汪子躯干小,劲气横秋霜。
累累诸儒中,轩然无老苍。
平生读书功,短檠照夜窗。
相从近两年,觉我旧学荒。
为言将远适,随兄泛潇湘。
欲濯尘土心,胸怀吞九江。
愿言勉此志,无为忧患伤。
待得秋雁飞,寄书来草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汪叔野水芝法酝》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抚州临川人。他是北宋时期一位博学工文辞的文人,曾从吕希哲学并屡举进士不第。他的诗作被黄庭坚所赏识,被誉为“谢胡蝶”。谢逸有《春秋广微》、《樵谈》、《溪堂集》、《溪堂词》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屏居不到日边久,安得黄封印赤泥。折遍溪堂红菡萏,酿成湘酎碧玻璃。洞庭春色名应减,道院丹泉价益低。聊挹小樽供寿母,烦君自注玉东西。

  2. 诗意赏析

  • 首联“屏居不到日边久,安得黄封印赤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渴望。他渴望能够到朝廷任职,参与政治活动。
  • 颔联“折遍溪堂红菡萏,酿成湘酎碧玻璃”:描绘了诗人亲手采摘湖中莲花、酿造美酒的场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颈联“洞庭春色名应减,道院丹泉价益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虽然春天的景色依旧美丽,但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却越来越低。
  • 尾联“聊挹小樽供寿母,烦君自注玉东西”: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孝心。他希望母亲能享受到这些美味佳肴,同时也希望朋友们能够在聚会时相互照顾,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

《送汪叔野水芝法酝》不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宋代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