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 其一

坐对丹青伤别离,泪和朝雨想频挥。
道边垂柳年年在,看尽行人长不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观赏画作时的感伤之情及对离别的哀愁。《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的诗意如下:

  1. 诗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的创作时代:此诗创作于宋代。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活跃的时代,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重视。
  • 诗人的生平简介:谢薖字幼盘,号竹友居士,是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他是北宋著名诗人,与兄长谢逸一同被尊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其文采斐然,诗风遒劲,尤其擅长以竹为主题来表达自己高洁的节操和不羁的生活态度。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诗歌原文:坐对丹青伤别离,泪和朝雨想频挥。道边垂柳年年在,看尽行人长不归。
  • 诗句解析:首句“坐对丹青伤别离”直接点明了作者面对画作时的感受,丹青即绘画,这里指代了画作中的阳关图。”坐对”说明作者全神贯注地观看着这幅画。”伤别离”表达了作者因画中景象触发的深切思念。第二句“泪和朝雨想频挥”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情景,泪水与晨雨交融,无法抑制。第三句“道边垂柳年年在”,通过对道旁柳树每年依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行人的无尽思念。最后一句“看尽行人长不归”,强调了无论观看者如何期待,总是看不到那些离去的人归来,强化了离别之痛的主题。
  1. 诗歌鉴赏与解读
  • 情感的深沉:这首诗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离别场景的复杂感受。”坐对丹青伤别离”不仅描述了画面本身,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意象的象征:”泪和朝雨想频挥”将泪水与晨雨相联系,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味,暗示了诗人心中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道边垂柳年年在”中的柳树象征着离别的场景,每年都如此重复,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 艺术手法的运用: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充满力量,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诗歌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诗词作品,《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离别、相思等主题的关注和探讨。
  • 社会影响:该诗在宋代乃至后世都有极高的评价,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精湛艺术价值的宋诗。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对于欣赏和研究古代文学、艺术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这首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