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秋山

宿云散曾阴,秀色还叠障。
如将螺子绿,画作长蛾样。
光浮竹木杪,影落檐楹上。
何人妙盘礴,淡墨写屏嶂。
五弦岂须抚,众响亦清亮。
我病不出游,素壁倚藤杖。
举觞酹郡峰,岁晚一相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秋山》是宋代著名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还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以下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 艺术手法与风格
  • 情景交融:《雨后秋山》通过描绘秋天雨后的山村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将雨后的山景描绘得清新而宁静。同时,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感受。
  • 意象运用:谢薖善于使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在这首诗中,他将山峦比作“螺子绿”,用淡墨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1. 诗歌主题与意义
  • 隐逸生活:谢薖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秋雨过后的山村美景,诗人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 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结合: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描写松间明月、清泉石上流等细节,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格之美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雨后秋山》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薖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成为了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研究与赏析的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宋代诗歌不可多得的材料,也是学习古代汉语和文学理论的良好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雨后秋山》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受到赞誉,更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地位和深远影响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学习和赏析这首作品,人们可以获得关于自然美、人文精神和艺术表达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