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居西园,手植竹数个。
凛然如德友,节行不敢破。
朝吟玩霜枝,夜闻萧瑟清。
风吹一旦忽不见,似觉尘土污人衣。
朅来翠云麓,日唯见山不见竹。
虽云山气日夕佳,尚恐无竹令人俗。
昨得与可画,自归尘壁挂。
门开风动之,如枉故人驾。
对山看画信不恶,何人更觅扬州鹤。
题文与可画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文与可画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七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文同的赞美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苏轼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认为,虽然人们可以没有肉食,但必须拥有竹子。因为竹子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心旷神怡;而且竹子也可以给人带来一种高雅、朴素的生活态度,使人远离世俗的纷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莫识。” 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简朴的生活。他过着贫困的生活,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但却没有人能认识他。这是因为他没有追求名利,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才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他认为,虽然他并不逃避世界,但人们却选择了抛弃他,这是因为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而诗人则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为世俗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