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樵歌

樵斧丁丁响翠微,赪肩半脱汗身衣。
因来避雨岩前洞,裹得山蜂和蜜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馀杭樵歌》是南宋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谢翱(1249年-1295年),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代的感慨,其中《馀杭樵歌》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出身于建宁浦城,文天祥兵败后避地浙东时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
  1. 诗歌原文
    樵斧丁丁响翠微,赪肩半脱汗身衣。
    因来避雨岩前洞,裹得山蜂和蜜归。

  2. 诗歌赏析

  • 樵夫之歌: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樵夫在山林中的劳作情景。”樵斧丁丁响翠微”描绘了清晨的山林中,樵夫挥斧砍柴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如同山间的回声。”赪肩半脱汗身衣”则描述了樵夫辛苦劳作,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
  • 避雨之趣:接着,诗人描绘了樵夫因为雨水而来到岩前洞的情景。”因来避雨岩前洞”写出了樵夫因雨水而躲到岩前洞穴避雨的情境。这里的“避雨”不仅是字面上的躲避雨水,也寓意着诗人对于风雨兼程的生活态度。
  • 采蜜归来:最后一句”裹得山蜂和蜜归”则描绘了樵夫在避雨的同时,顺便采集了蜂蜜回家。这里的”裹”意味着采集,”山蜂和蜜归”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1. 创作背景
  • 《馀杭樵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人民的关怀。
  1. 文学价值
  • 《馀杭樵歌》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馀杭樵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它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图景。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