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复咄咄

咄咄复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竹尘阴阴不见山,鸡飞上树海没鹘。
人间旧事新白头,淮南小儿未识愁。
淮南老翁叫无力,瓦盆盛水看日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咄咄复咄咄》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过往与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开头“咄咄复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以连续的“咄咄”字起头,营造出一种紧迫和急促的氛围。这种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人情绪状态的理解。诗中的“野风吹云起草垡”,通过风的动态描绘,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自然界中风的无常和变幻莫测,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变故和挑战。

“竹尘阴阴不见山,鸡飞上树海没鹘。”这两句进一步通过具体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竹子的阴影遮蔽了视线,使山峰显得模糊不清,而鸡只在树林间自由飞翔,消失在天际之间。这样的描写,既营造了一种朦胧美,又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的情绪和境遇,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人间旧事新白头,淮南小儿未识愁。”这句诗揭示了人生的沧桑变化,从过去到现在,许多事情都已改变,但人们仍被这些改变所困扰。诗人通过对比淮南小儿与自己的白发,表达了尽管时间流逝,但心中的忧愁却始终未消。这里的“小儿”和“小儿未识愁”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坚持和执着。

“淮南老翁叫无力,瓦盆盛水看日食。”这一句通过具体的事件—观察日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在这里,“无力”一词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时感到的无力和挣扎。

《咄咄复咄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历史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变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