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蛇岭长耳僧

岭上有神僧,风吹竖两耳。
云昔垂至肩,手提忽然起。
游方得至术,来此制蛇虺。
衣缝独茧丝,裂缝蛇尽死。
至今山下草,食之蛊可已。
客去勿复言,海隅多幻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铁蛇岭长耳僧》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代表作

《铁蛇岭长耳僧》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岭上的神秘神僧的形象。这位僧人因两耳竖立于风中而得名“长耳僧”,他的出现和传说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谢翱,字皋羽,号宋累,福建长乐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文天祥并称“文谢二公”,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谢翱的诗作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岭上有神僧,风吹竖两耳。
    云昔垂至肩,手提忽然起。
    游方得至术,来此制蛇虺。
    衣缝独茧丝,裂缝蛇尽死。
    至今山下草,食之蛊可已。
    客去勿复言,海隅多幻诡。

  3. 诗歌鉴赏: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铁蛇岭长耳僧的形象及其神奇功效。首两句“岭上有神僧,风吹竖两耳”描写了长耳僧的独特外观,以及他在风中站立的情形。接下来的四句“云昔垂至肩,手提忽然起”则进一步展现了长耳僧的神奇法力,他的手掌能够突然提起重物。这两句诗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形象。

  4. 创作背景:根据《铁蛇岭长耳僧》的内容来看,谢翱可能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听闻了关于铁蛇岭长耳僧的传说,并在游览时被其神奇的法力所吸引。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对长耳僧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崇拜,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5. 文化价值:《铁蛇岭长耳僧》不仅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歌,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智慧。

《铁蛇岭长耳僧》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神灵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一种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