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萍

浮萍随涨水,上到荷叶端。
水退不得下,犹粘花萼间。
花殷青已见,叶翠枯始斑。
何如根在水,根蒂相团团。
人生慕高远,风云事跻攀。
绝髯尚号叫,化为鹤与猿。
幸未及枯槁,万里吾当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上萍》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池上萍》是宋朝诗人谢翱的作品。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后徙居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与杨载、徐瑞等同被称为“福安三贤”。谢翱的生平和其诗作均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2. 诗歌内容:谢翱在《池上萍》中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描述了浮萍随水涨高,最终附着于荷叶顶端的情景。诗中的“浮萍”象征着漂泊不定的人生,而“荷叶”则代表着人生的庇护与寄托。诗末通过对比“人生慕高远”与“何如根在水”,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3. 艺术特色:《池上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起落沉浮。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浮萍、荷叶以及花萼等物象,构建出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产生共鸣和反思。

《池上萍》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优美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深情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传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