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县丞赴部 其一

不谓张罗地,时能问字过。
欲为衰朽托,将奈别离何。
比岁开三馆,君才中十科。
待平澶卫了,加思颂元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翁县丞赴部 其一》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韩驹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1. 作者介绍
  • 韩驹,字叔夏,号东篱,晚号秖斋,南宋诗人和词人,生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卒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韩愈七世孙,自高祖母以下皆出韩氏,为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之侄孙。
  1. 诗词原文
    不谓张罗地,时能问字过。
    欲为衰朽托,将奈别离何。
    比岁开三馆,君才中十科。
    待平澶卫了,加思颂元和。

  2. 诗词翻译

  • 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任赴部任职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以“不谓张罗地”起,表达对友人即将远行到陌生之地的惊讶。颔联“时能问字过”,意味着在朋友离去之前,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交流学问。颈联“欲为衰朽托”,暗含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尾联“比岁开三馆,君才中十科”,祝愿友人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同时表示自己虽已衰老,仍希望他能继续前行。
  1. 诗词赏析
  • “不谓张罗地”一句,用“张罗地”来指代朋友将要前往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意外和惊喜。
  • “时能问字过”中的“时能”暗示了朋友在未来的仕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机遇,而“问字过”则是古代一种文人雅集的社交方式,表示希望能与朋友在学术或文艺上有更深入的交流。
  • “欲为衰朽托”中的“衰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自我感慨,同时也暗指对朋友未来能够担当重任、继续前行的期望。
  • “将奈别离何”则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无奈和不舍,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珍惜和留恋。
  1. 创作背景
  • 从诗句内容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在宋代,因为其中出现了许多宋代特有的典故和词汇,如“三馆”、“十科”等。
  • 此外,这首诗也可能是在友人即将离任赴任之际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由于缺乏具体的文献记载,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通过对友人即将离任的描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不舍和期待。
  •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彼此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1. 名家点评
  • 宋代学者王柏在其著作中对这首诗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首诗“语意浑成”,并赞赏其“清丽可诵”。
  • 清代学者钱良择则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这首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评论,他称赞韩驹为“宋人绝唱”,并认为这首诗“格高韵胜,实难及也”。
  • 这些名家点评都表明了韩驹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送翁县丞赴部 其一》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的宋代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任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彼此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