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昌刬移文,道州拙催科。
我愚象二子,将奈分宁何。
吾君放勋姿,于今万邦和。
县令但拱手,排衙鼓鸣鼍。
故人怒挽船,劝勿凌江波。
君其谢故人,我亦聊弦歌。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这首诗作于作者即将出任分宁县令之际,与老友别离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忧虑。
在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时,必须了解韩驹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特点。韩驹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作为一位有志之士,他在仕途上有着丰富的经历,曾担任过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兼修国史等重要职务。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或免职。这些经历使得韩驹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从文学角度来看,《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四)》是一首典型的宋诗作品。它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宋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同时注重反映现实生活。韩驹的诗作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诗句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够触及民生疾苦,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在理解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时,需要关注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例如,“益昌刬移文,道州拙催科”这两句,通过对益昌、道州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而“落笔中书罢,石渠并英游”则表达了作者结束公务后的闲适与期待。整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四)》不仅是韩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宋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韩驹的文学成就,也能够更深入地把握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