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 其五

阳山昔御史,夷陵前校书。
坐法窜未久,遇赦罪已除。
故时同舍郎,半直承明庐。
独奔江西县,道里三千馀。
皇明烛幽隐,傥复哀臣愚。
念当脱江瘴,与子联朝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五》是韩驹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被贬至偏远地区担任县令时与昔日同僚分别的情感。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驹(约公元1112年—约公元1177年),字子山,号南溪,北宋末年的文人、官员。他在文学和官场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 作为宋代的文人,韩驹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因触犯朝廷而被贬到偏远地区,担任县令。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官场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在《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五》中,他以诗的形式记录了这一生活片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1. 诗句原文
    阳山昔御史,夷陵前校书。坐法窜未久,遇赦罪已除。故时同舍郎,半直承明庐。
  •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阳山昔御史,夷陵前校书”描述了诗人过去的官职和经历,暗示他曾经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这两句诗不仅回顾了诗人的过去,也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奠定了背景。
  • 第三句“坐法窜未久,遇赦罪已除”揭示了诗人被贬的原因和原因解除后的情景。这里,“窜”意味着被贬,“未久”表示时间不长,而“遇赦罪已除”则说明诗人因为赦免而结束了这种不幸的命运。
  • 接下来的“故时同舍郎,半直承明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旧日同僚的关系。这里的“半直承明庐”指的是旧时同僚们在京城中的居所,诗人通过回忆与这些同僚的过往,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以及对官场的无奈。
  1. 诗句赏析
  • 韩驹在《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五》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来描绘诗人与旧日同僚的离别情景。通过具体的地点描述和人物情感的刻画,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诗中的“落笔中书罢,石渠并英游”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诗人工作的场景,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和政治的热爱。同时,这也展示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逐渐失去热情,转而追求文学创作的转变过程。
  •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但依旧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出宰分宁别旧同舍五首·其五》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