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其二

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
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
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
悲风苕水路,千载有馀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故太师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功绩的高度评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主题分析
  • 诗歌原文:宿卫登环尹,荣思四十春。威名传瀚海,功烈上麒麟。却敌凝山岳,临机妙鬼神。中兴奉朝请,劳旧总无人。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悲风苕水路,千载有余哀。
  • 主题分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太师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描绘了故太师在保卫国家、平定叛乱等方面的英勇事迹,如“却敌凝山岳,临机妙鬼神”形容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感叹英雄逝去,无人再为其分忧,流露出深深的哀愁。
  1. 诗人生平与背景
  • 诗人介绍: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兼词人,开封雍邱(今属河南)人。他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作品,以抒发山林情趣著称。他的词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风格清新自然。
  • 历史背景:韩元吉生活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金朝的入侵使得中原地区陷入战乱,而南宋政权则在南方相对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元吉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缅怀。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作为一首抒情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色。通过对故太师形象的塑造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事件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和更深远的影响。
  • 社会影响:这首挽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军事策略以及文人情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启发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对于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慨与思考。

韩元吉的《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其二》不仅是对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主义精神的一种致敬。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历史担当,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中对于英雄人物的永恒记忆和敬仰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