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越之河中宁觐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閤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越之河中宁觐》是一首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七言排律

《送陈越之河中宁觐》是魏野于宋真宗时期所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前往河中省亲的深情祝愿与依依不舍之情。诗的开头“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閤思依依”,描绘了陈越即将离开京城去探望远方的父母,而作者心中充满不舍和挂念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亲情的重视和依恋。

诗的中间部分,“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形象地描绘了陈越离开京城的场景。这里的宴会、酒杯和归乡的路途,都暗示了陈越此次出行的重要性,以及他背负着的责任和使命。此外,“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一句,则通过对比苏子(苏轼)和老莱子的身份地位,表达了作者对陈越虽贫贱但不失志节的赞赏。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陈越旅途平安的祝愿和对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留恋。同时,“把酒登高会又违”则透露出诗人在送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希望友人能够登高远望,享受节日的快乐,同时也感到自己无法陪伴左右,增添了一丝遗憾和无奈。

《送陈越之河中宁觐》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离别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种种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魏野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