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虽有墓为尸,细考元非墓祭仪。
九十年闲雠未复,陵■杂用最堪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周官虽有墓为尸,细考元非墓祭仪。
九十年闲雠未复,陵■杂用最堪悲。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2年(大历七年)八月七日,当时杜甫因避乱而前往越州(今浙江绍兴)避难。这首诗是杜甫在舟中马上随得随写的,内容主要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和前途的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八月十七日,
望月忆舍弟,
中宵起坐相看喜。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答,
况乃未安情。
念我出腹子,
食力行数程。
借问为谁使?
天边有归鸿。
君思我何事?
西江戒船师。
未知君臣礼,
但觉宾朋稀。
庭前有落叶,
彷佛知时节。
莫云秋已深,
处世苟欲济。
细雨湿行衣,
荒城秋草生。
肠断江城雁,
高高向北飞。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流离失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即深沉、细腻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