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沈声甫,示我书堂图。
枕松被修竹,带江衿浮屠。
堂上新牙签,吞天禄石渠。
出受山水谒,入与圣贤俱。
儿辈纷华悦,子独文字娱。
是心傥无斁,已足光韩畬。
吾闻学者事,穷理以返初。
为人祇禽犊,钻纸成蠹鱼。
勉哉师友功,千载沈氏书。
题沈氏书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沈氏书堂》鉴赏
魏了翁的《题沈氏书堂》,一首宋代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和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人格修养的一种思考,其深邃的内涵至今仍引人深思。
诗中“吴兴沈声甫,示我书堂图”开篇便直接引入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书堂图景。诗人通过“枕松被修竹,带江衿浮屠”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书堂的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而“堂上新牙签,吞天禄石渠”则进一步突出了书堂的文化气息,暗示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接下来的诗句“出受山水谒,入与圣贤俱”展示了读书人的胸怀与抱负,既能够欣赏自然之美,又能与圣人为伍,体现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儿辈纷华悦,子独文字娱”则揭示了不同人对学问的不同态度:有的人追逐世俗的繁华,而有人则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诗的结尾“是心傥无斁,已足光韩畲”,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坚定信念,认为只要心中有追求,即使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充实美好。最后的“吾闻学者事,穷理以返初”则点明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回归本源,探求事物的本质。
《题沈氏书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象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变化,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坚持才是我们最需要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