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东南别,凭高正忆家。
青春江上草,湖日岸头沙。
去鸟无边尽,归帆几处斜。
音徽不可问,惆怅结瑶华。
吴江春望
介绍
《吴江春望》是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客有东南别,凭高正忆家。青春江上草,湖日岸头沙。去鸟无边尽,归帆几处斜。音徽不可问,惆怅结瑶华”为内容。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作品背景:严羽(?—?),字仪卿,一字丹邱,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今属福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批评家。严羽的主要活动在理宗时期,终生未仕。他的一生游历于江、楚、吴、越等地,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沧浪诗话》和《沧浪集》是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和批评观点。
作品原文:《吴江春望》的原文如下:
客有东南别,凭高正忆家。
青春江上草,湖日岸头沙。
去鸟无边尽,归帆几处斜。
音徽不可问,惆怅结瑶华。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春望”为题,通过描绘春天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严羽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青春江上草”、“湖日岸头沙”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艺术特色:严羽的这首《吴江春望》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以“望”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情感强烈,言简意丰。其次,严羽擅长将眼前景与胸中情融为一体,使诗歌既具画面感又充满情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力。最后,他采用了平仄相间的形式,使得诗歌既有音乐的节奏感又有深沉的韵味,读来铿锵有力,气韵生动。
历史文化价值:严羽的这首《吴江春望》不仅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艺术借鉴,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严羽的《吴江春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