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遗世心,江海坐来深。
拥褐闲窥沼,思山欲借琴。
有幡烟际寺,无叶水边林。
不见同袍友,凭谁伴苦吟。
闲居寄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居寄友》品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载体,它更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桥梁。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闲居寄友》,正是这样一座桥,连接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心灵。
严羽以其独到的诗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闲居寄友》这首诗,通过严羽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示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友情的深情寄托。在这首诗中,严羽以淡笔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他对人生、友情的独到理解。
首联”萧条遗世心,江海坐来深”,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海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超脱。严羽用简练的语言,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静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拥褐闲窥沼,思山欲借琴”,则是严羽在自然美景前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这里的”沼”与”山”不仅是实景,更是诗人心境的象征。严羽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正当诗意渐浓时,”有幡烟际寺,无叶水边林”,却突然转换了场景,使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的氛围。这两句看似简单的描绘,实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某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不见同袍友,凭谁伴苦吟”,更是直接触及了友情的主题。这里严羽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更展现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闲居寄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通过对《闲居寄友》的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严羽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表达。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图景,并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这不仅是对古人的一种致敬,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提醒: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仍需要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