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
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
峰悬磴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
适来何事游人闲,飘飖八极寻名山。
三花树下一相见,笑我萧飒风沙颜。
手持玉杯酌我酒,付我新诗五百首。
共结天边汗漫游,重论方外云霞友。
海内诗名今数谁,群贤翕沓争相推。
胸襟浩荡气萧爽,豁如洞庭笠泽月。
寒空万里云开时,人生聚散何超忽,愁折瑶华赠君别。
君骑白鹿归仙山,我亦扁舟向吴越。
明日凭高一望君,江花满眼愁氛氲。
天长地阔不可见,空有相思寄海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是宋代严羽所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首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据诗中描述,天台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严羽作为宋代一位著名的诗论家,其创作多与自然景观有关,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奇美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生平与影响:严羽生活在宋理宗、度宗两代,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峰悬蹬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适来何事游人间?飘飖八极寻名山。三花树下一相见,笑我萧飒风沙颜。手持玉杯酌我酒,付我新诗五百首。共结天边汗漫游,重论方外云霞友。
  • 翻译注释:这首诗的翻译需要结合原文和历史背景来理解和解读诗意。诗句大意为诗人听说天台山的美丽,那里的山峰高耸入云,山下波涛万转,山上霞光万丈。诗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古仙,两人饮酒作诗,结伴畅游天下。诗中的一些意象,如“沧溟”“赤城”等,都是指天台山附近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中的地点。
  1. 主题与内容
  • 自然描绘:严羽通过对天台山的描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中所提到的“沧溟”“赤城”等词汇,不仅描绘了山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
  • 友情交流:诗中还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两人在山水之间饮酒作诗,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文人情怀。
  1. 艺术风格
  • 排律特点:这是一首七言排律,结构整齐,音韵和谐。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诗人将山水之美和人文之情融为一体,使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沧溟”“赤城”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文化意义
  • 道教文化反映:《送戴式之归天台歌》中融入了许多道教文化元素,如“扶桑”“龙伯”等,反映了当时道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 文人志趣体现:诗中的游山玩水、谈玄说佛等情节,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道法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1. 学术价值
  • 文学批评:严羽的诗歌理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他提出的“妙悟”之说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比较研究:可以将《送戴式之归天台歌》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 现代评价
  • 文学价值: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人誉为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它不仅是严羽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南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意义: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这首诗也被用作教学材料,用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感悟。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不仅是严羽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无论是从文学技巧、思想深度还是文化意义上来看,这首诗都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和鉴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