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行

王师北伐何仓卒,六郡丁男亳州骨。
空见朝陵奉使回,群盗翻来旧京阙。
襄阳兵马天下雄,尚书兄弟才杰同。
偏裨入救嗟已晚,万国此恨何时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伐行》是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主要活动于理宗时期,终生未仕,游于江楚吴越间。论诗主妙悟,师法盛唐,批评江西派及晚唐体,为南宋诗论大家。
  1. 诗歌原文
    王师北伐何仓卒,六郡丁男亳州骨。
    空见朝陵奉使回,群盗翻来旧京阙。
    襄阳兵马天下雄,尚书兄弟才杰同。
    偏裨入救嗟已晚,万国此恨何时终。

  2. 诗歌解析

  • 首联“王师北伐何仓卒”:描绘了北伐军仓促发起的场面,表达了对北伐仓促行动的不满和忧虑。
  • 颔联“六郡丁男亳州骨”:通过使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 颈联“空见朝陵奉使回”:表达了对于北伐军未能彻底平定战乱的遗憾和无奈,以及对历史遗迹的哀悼。
  • 尾联“万国此恨何时终”:强调了战争带来的仇恨和痛苦是长久的,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盼。

《北伐行》不仅展现了严羽深厚的诗歌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难的历史背景。这首诗不仅是对北伐军事行动的评价,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反思与总结。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重要时期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