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变服强公叔,魏武迁都违众臣。
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
燕城读史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城读史》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历史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燕城读史》其一’
作者背景: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是宋代的文人。他的生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后来倾资北游燕、赵,图恢复未果后回乡隐居。在晚年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作品,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生涯中的经历,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
诗歌原文:《燕城读史》其一原文如下:
主父变服强公叔,魏武迁都违众臣。
战国犹有知礼士,后世还同问俗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的行为举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其中“主父变服强公叔”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奢,他在秦军进攻赵国时变易服装,冒充普通百姓,以智取敌。这一行为展示了赵奢的智慧和勇气。“魏武迁都违众臣”则是描述曹操在东汉末年迁都至洛阳的事件,曹操此举虽然出于战略考虑,但也引起部分朝臣的反对。“战国犹有知礼士”则是指战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仍有识礼之士坚守礼节,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素质。“后世还同问俗人”则指代了现代社会,作者用此来批评现代人在面对社会变革时,往往缺乏古时的那份坚持与原则。
《燕城读史》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它通过对过去与现在人物行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下社会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