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读史 其二

敖仓转粟走天下,山积云委如蒿蓬。
子孙粒粟不到日,留与楚汉争英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城读史 其二》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及创作背景: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他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失败后,回乡隐居以终。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中《燕城读史 其二》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展示了他在历史沧桑中的人生感慨。

  2. 诗歌原文:敖仓转粟走天下,山积云委如蒿蓬。子孙粒粟不到日,留与楚汉争英雄。

  3. 诗歌赏析:《燕城读史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及其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中“敖仓转粟走天下”意味着粮食的流动和储备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山积云委如蒿蓬”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后的荒芜景象。最后两句“子孙粒粟不到日,留与楚汉争英雄”深刻指出了战争对民生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更替的深刻思考。

  4. 诗歌主题:此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民的同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哀悼。

  5. 艺术特色:罗公升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战乱前后的景象进行了鲜明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同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燕城读史 其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燕城读史 其二》不仅展现了罗公升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