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赋 其二

巢由善择富,四海不易牛。
古人耻苟得,一粟怀十忧。
谁云黄屋荣,可掩赪面羞。
那知井里蛙,锱铢重山丘。
肝肠果何罪,日夕森戈矛。
头曼岂不天,哀哉国为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赋 其二》是宋代诗人罗公升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罗公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诗作中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极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歌、绘画、文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1. 诗歌原文
  • 巢由善择富,四海不易牛:这句诗用“巢父”和“尧舜”来比喻那些善于选择富贵而忽视贫苦的人,指出他们追求的只是表面的富足,而忽视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 古人耻苟得,一粟怀十忧:这里的“苟得”意味着贪图小利或不正当的利益,而“一粟怀十忧”则表示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会引起强烈的忧虑和不安。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上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关心长远福祉的行为的不满。
  • 谁云黄屋荣,可掩赪面羞:这里“黄屋荣”指的是帝王的尊荣与荣耀,而“赪面羞”则是形容那些为了权势而失去尊严、感到羞愧的人。诗人认为,真正的荣华富贵应该是内外兼修,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权势。
  • 那知井里蛙,锱铢重山丘:诗人用“井蛙”喻指那些眼界狭窄的人,只关注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更广阔的世界。“锱铢重山丘”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狭隘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如同山丘上的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 肝肠果何罪,日夕森戈矛:这里的“肝肠”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道德准则,而“戈矛”则是古代兵器,用以比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认为人们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1. 诗歌鉴赏
  • 主题明确: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名利与道德的探讨。诗人通过对不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同面貌,并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 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宋代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偶赋 其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其诗情蕴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元代刘诜的《春日偶赋二首·其二》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偶赋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性思考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