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园中所有十首 其九 双柏

南园地性恶,双柏不得长。
蓬麻春始生,今已满一丈。
柏生嗟几年,失意自悽怆。
有子压枝低,已老非少壮。
尤柏柏已冤,尤地亦恐妄。
两既无所尤,高枝几时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园中所有十首 其九 双柏》是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诗,通过描绘南园中双柏的成长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南园地性恶,双柏不得长。
    蓬麻春始生,今已满一丈。
    柏生嗟几年,失意自悽怆。
    有子压枝低,已老非少壮。
    尤柏柏已冤,尤地亦恐妄。
    两既无所尤,高枝几时放。
  • 翻译
    南园的土地性质不好,双柏无法在此生长。
    蓬麻在春天刚刚发芽,现在已经长到一丈高。
    柏树生长了几年,感到遗憾自哀伤。
    有孩子压在树枝下,已经衰老不再年轻。
    特别柏树被认为冤枉,特别的土地也让人担忧。
    两者都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枝什么时候才能放?
  1. 作者介绍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他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文学成就:苏辙的作品多以诗歌见长,其文风朴实而深刻,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味,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表现出色。他的诗作如《赋园中所有十首》中的《其九双柏》,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境遇和感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
  1. 作品解析
  • 意象运用:诗中“南园地性恶”和“蓬麻春始生”等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园的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为读者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带有些许凄凉的画面。
  • 情感表达:“柏生嗟几年,失意自凄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有子压枝低,已老非少壮”则反映了生命的无力感和衰老的悲哀。
  • 哲理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双柏生长过程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度思考。
  1. 文化背景
  • 北宋时期的政治环境:北宋时期,政治上的动荡和改革失败导致许多文人感到前途未卜,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 文人的哲学观:苏辙等人的作品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自然观,他们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命运时,往往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或超脱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中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精准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象征手法:诗中“尤柏柏已冤”等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双柏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隐喻。
  • 结构严谨:整首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从描写自然景观到抒发个人情感,再到哲理思考,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赋园中所有十首 其九 双柏》不仅是苏辙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宋代文人群体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