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

午碗不能寐,床头井百尺。
辘轳下长绠,铿响鸣山骨。
分甘遍邻社,甚旱犹湍碧。
烹茶沸小鼎,自拨寒灰白。
默默谁与语,扣门惟木客。
坐念鲁两生,壁间有陈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山杂诗十首”的第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过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的相关内容:

  1. 原文及翻译:《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全文如下:“午椀不能寐,床头井百尺。辘轳下长绠,铿响鸣山骨。分甘遍邻社,甚旱犹湍碧。烹茶沸小鼎,自拨寒灰白。默默谁与语,扣门惟木客。坐念鲁两生,壁间有陈迹。”苏过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2. 赏析与背景:《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心灵上的寄托。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井、长绠、水声、山骨等元素的组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3. 文化意义:《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反映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诗,它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文化心态。在那个年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苏过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4. 艺术特点:《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自然世界。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井”、“长绠”、“水声”等,都极具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听觉享受。
  5. 历史影响:《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被收录在多个古诗词集之中,如《每日诗词》等,而且因其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北山杂诗十首 其四》作为宋代苏过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审美享受,也启发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