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倾侧四斥已,精诚所祈格天地。
著明深切安危机,同道萧周数人耳。
不容何病见君子,节义政应强国势。
幸卿权尹岂尝无,忠正得朋侥冒柅。
可怜孤直援又寡,恶恶如风力排诋。
汉皇听纳知其忠,左右侧目争摧圮。
亲亲公族人莫比,按据春秋忧变异。
萧张戮死正人空,挫奸救危宁畏忌。
勤勤请抑外家权,社稷安荣长久计。
二十馀年列大夫,痛切皇舆难坐视。
当时不谓秦无人,异世知音诚叹企。
乱生祸重英杰资,无竞维人当树置。
绛侯博陆在岩廊,高武不复忧刘氏。
胡为一篑障江河,谏鼓屡鸣那得济。
中垒一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垒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属于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赏析:
中垒将军旧有名,
今时无路可重登。
君王若问冲冠怒,
正是凭栏处、低头思故乡。
诗歌原文:
中垒将军旧有名,
今时无路可重登。
君王若问冲冠怒,
正是凭栏处、低头思故乡。
诗歌赏析:
1. 背景与创作背景
《中垒一首》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巨大压力。李商隐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中自然也反映了这种时代的特征。
2. 诗歌主题与内容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中垒将军”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今时无路可重登”的表达,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李商隐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即五言律诗。这种形式具有严谨的结构,要求诗的每一行字数相等,每两句为一联,且要求押韵。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更加凝练有力,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例如,“中垒将军”既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象征着国家的守护者;而“凭栏处、低头思故乡”则通过形象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结论
《中垒一首》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