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一百四十四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水自流。
惆怅何因见李白,采江试觅月明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其一一百四十四”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宋代诗人苏泂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2. 诗人简介

  • 苏泂,字子野,号玉麟堂下柳丝丝,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未在史书中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篇可见,他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并曾任过短期朝官,足迹遍及荆湖、金陵等地。
  • 在学术上,苏泂曾从陆游学诗,并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之作。这些背景不仅反映了他的才华横溢,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界的广泛影响。
  1.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凤凰台作为金陵的标志性建筑,曾经有过它的繁荣和辉煌,而今却只剩下江水的流动和历史的回声。
  • 艺术特色:苏泂的诗作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邃的内涵,其作品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历史文化价值:苏泂的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风格
  • 苏泂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利用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这种风格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使得他的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其一一百四十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七言绝句,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它通过对特定地点和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