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

先生天下名,有耳谁不知。
区区以蠡测,于海徒赘辞。
弟子事先生,丱角以至斯。
文章起婴慕,德行随萧规。
昨闻挂衣冠,固共识者疑。
岂期平生学,终郁不得施。
先生健而武,神志元未衰。
每登渔隐堂,再拜奉履綦。
留我坐终日,诲我忘其疲。
送我出重门,行步又若飞。
或捉笔大书,或脱口赋诗。
或时几酌我,自倒金屈卮。
我出谓客言,先生寿期颐。
上为天下贺,下以贺吾师。
在郊一角麟,藏六五总龟。
先生固高世,而世肯我违。
情知渭滨载,谩道渊明归。
果然一扎下,未觉十年迟。
堂堂孝庙史,当代谁宜为。
二十八年间,凡事公见之。
英灵果在天,笔削讵敢私。
矧惟陛下圣,益重黄发咨。
湖山晚无用,遭逢乃今兹。
先生顾谓我,万物各有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陆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是宋代诗人苏泂所作,表达了对朋友晚年归隐的敬意和不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泂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历史记录与传承的责任感。

《送陆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陆放翁生平成就的肯定。诗中“先生天下名,有耳谁不知”表达了陆放翁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其声望之大,以至于无人不知。同时,诗人以“区区以蠡测,于海徒赘辞”自谦,暗示自己的见识浅薄,无法完全理解陆放翁的成就与贡献。

苏泂通过对陆放翁的描述,传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崇敬。诗中提到陆放翁的德行与学问,如“弟子事先生,丱角以至斯”,表明陆放翁在弟子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一生所坚持的学习与道德准则。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陆放翁个人的品质,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学术追求和品德修养。

诗中还流露出对陆放翁晚年生活的关切。“每登渔隐堂,再拜奉履綦”描绘了陆放翁晚年归隐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他健康的关注和祝福。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陆放翁的个人生活,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尊重。

《送陆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作品。它通过对陆放翁生平成就的赞扬、对友情和尊敬的表达,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值得读者欣赏其优美的文学语言,更值得深入思考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