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禅寺 其二

问讯岩中主,形枯雪满头。
住山何岁月,坏衲几春秋。
傍石千间屋,腾空百尺楼。
尽从心地出,声价甲西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普通禅寺 其二》为宋代释德惠的作品,是一首充满佛教哲理和禅宗思想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普通禅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以及修行境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普通禅寺·其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德惠(约公元1095年—约公元1167年),宋朝著名禅师,其生平事迹与《普通禅寺·其二》的创作背景密切相关。释德惠在禅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禅宗思想,尤其是对“心”的探索和对“空”的认识。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哲理性和深邃的思考,使得《普通禅寺·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2. 作品原文:《普通禅寺·其二》全文如下:
    > 问讯岩中主,形枯雪满头。
    > 住山何岁月,坏衲几春秋。
    > 傍石千间屋,腾空百尺楼。
    > 尽从心地出,声价甲西州。
  3. 作品鉴赏: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古老禅寺的景象,通过对“破衲”(即破旧的衣物)的描写,表达了禅宗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诗中的“坏衲”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短暂,而“心地出”则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清净与超越。
  4.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禅宗在这一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释德惠作为当时的一位高僧,其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宗教体验,也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解读《普通禅寺·其二》,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禅宗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普通禅寺 其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在思想上传递了深刻的佛教哲学。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更能体会到禅宗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