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 其四

大悲手眼问来亲,王老酬机列主宾。
倒转钥头来快便,从兹六国绝烟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七首 其四》是宋代释慧性的一组偈颂作品。在佛教文化中,颂古通常用以表达对往昔高僧的怀念以及对佛法传承和教义的赞颂。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主题
  • 通过南风北枝的比喻,表达了世间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即一种温暖而包容,另一种则显得冷漠。
  • 寄语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反映了诗人对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对世俗干扰的警惕。
  1. 文学价值
  • 作为僧人的作品,其文学价值在于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情怀。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白云尽处是青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的精神境界。
  1. 历史背景
  • 宋代释慧性,号无明,是宋代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氛围。
  • 通过对释慧性的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特点及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 艺术特色
  • 诗中的用词考究,意象生动,如“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表现了一种含蓄的态度,又增加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 诗的结构层次分明,既有宏大的主题,又有细腻的情感,显示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颂古七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宗教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佛教文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