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芭蕉拄杖颂

有无今古两重关,正眼禅人过者难。
欲通大道长安路,莫听昆崙叙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第九十八芭蕉拄杖颂是宋代诗人释义青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蕴含了深刻的禅宗哲理。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生动描述,也是作者个人修行感悟的深刻体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义青:释义青,俗姓李,齐地人,七岁出家后成为大僧。其一生经历丰富,曾游历浮山、白云山海会寺等地,后移住投子山。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及其修行的心得。
  1. 诗歌原文
  • “有无今古两重关,正眼禅人过者难。欲通大道长安路,莫听昆崙叙往还”。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揭示了禅宗修行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1. 诗中哲理
  • 有无今古两重关:此句表明禅宗的道路既简单又复杂,要求学僧们既要洞察当下,又要领悟历史的深远意义。
  • 正眼禅人过者难:强调只有具备真正智慧和洞察力的禅修者才能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 欲通大道长安路:指出要想真正理解禅宗的核心教义并实践其道路,需要跨越重重困难。
  • 莫听昆崙叙往还:意指不应被传统或旧有的教导所迷惑,而应专注于直接体验和实践佛法的真实意义。
  1. 艺术特色
  • 意象描绘: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芭蕉”来象征禅宗的修行和生活,以及其内在的微妙与复杂性。
  • 语言简洁:“有无今古两重关,正眼禅人过者难。欲通大道长安路,莫听昆崙叙往还” 这句话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反映了禅宗的深邃思想。
  1. 历史意义
  • 禅宗传承:这首诗不仅是释义青个人修行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禅宗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与发展。
  • 文化影响:作为一首经典的禅宗诗作,它影响了后世无数禅宗修行者的心灵成长和哲学思考。

第九十八芭蕉拄杖颂不仅是释义青个人修行的见证,也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禅宗的智慧及其对现代人生活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