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人,多逐妄,不用起模仍画样。
春风吹绽桃李花,淡烟疏雨笼青嶂。
偈颂二十九首 其十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九首中的“其十一”是一首佛教偈颂,出自宋代的释清了之手。这首偈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学思想,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与领悟。
该篇作品以“刹尘一扫”开篇,寓意着扫除一切杂念和烦恼,达到一种清净无垢的境界。接着通过“大小量空”与“前后际断”两句,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即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后,“圆应无穷”则描绘了一个永恒的循环与无穷的可能性的世界。
在内容上,偈颂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实践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安住于当下,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一种平静和专注的心态。这种修行方式不仅有助于净化心灵,还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际的帮助与指导。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采取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巧妙地引入佛教的教义,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示。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典型的佛教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文学价值,又不失宗教色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一提。释清了曾在成都大慈寺出家,研习《法华经》并得度。他后来游历五台山、邓州丹霞山等地,并在开封禅讲中广受好评。这些经历无疑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
偈颂二十九首的“其十一”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理解这首偈颂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佛教文化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