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八九月,自合知时节。
何必待山僧,升堂特地说。
天际雁南飞,接翅作行列。
悉念佛法僧,轧轧声不绝。
影落寒山水,已是重漏泄。
普请好生观,西来无妙诀。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九首的《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二》是一首表现佛教禅宗思想的诗歌。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名利得失的超脱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内容简析:诗中提到“祇恁么,休寻觅,见成堂堂忘得失”,表达了一种不寻求、不执着的态度,即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或追寻。同时,“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认为无论经历多少时间,这种心境都是不变的。
艺术手法:《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二》采用了朴素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圣僧堂里坐,金刚门外立”描绘了修行者在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界限之间游刃有余的境界。
哲学意义:这首诗体现了佛教禅宗对于人生态度和世界观的独特见解。它鼓励人们超越物质世界的纷扰,认识到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追求和占有,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这种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途径。
这首偈颂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心灵启迪的源泉。《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