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恁么,休寻觅,见成堂堂忘得失。
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
圣僧堂里坐,金刚门外立。
广长舌相耀乾坤,半夜乌飞白如漆。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二
只这么,不要寻找,现成的堂堂忘记得失。
假设心通无尽时,历经劫数何曾与今日不同。
圣僧堂内坐,金刚门外立。
广长舌相映照乾坤,半夜里乌鸦飞白如漆。
注释:
- 祇恁么:只这么,表示一种状态或方式。
- 休寻觅:不要寻找。
- 见成:现成的,已经存在的。
- 堂堂:宽广、伟大的样子。
- 历劫:历经劫数,指经历的长时间或多次轮回。
- 异今日:与今日不同。
- 圣僧:佛教中对修行者的一种尊称。
- 金刚:佛教中象征坚固与力量的名词。
- 广长舌相:形容佛法广大无边,如广袤的舌头一般充满整个宇宙。
- 乾坤:宇宙天地。
- 半夜乌飞白如漆:比喻佛法深奥难解,如同乌鸦在半夜飞翔,羽毛的颜色像油漆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主要讲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性。诗中的“祇恁么”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即不去刻意追求或寻找什么,而是保持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种态度在现代生活中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压力,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执着,保持内心的平和。
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未来来强调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他说“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意思是说,如果内心能够达到无限的平静和智慧,那么无论经历了多少时间,都与当下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对时间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提醒我们在面对变化时要保持稳定和淡定的心态。
最后两句“圣僧堂里坐,金刚门外立”,则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这里的“圣僧”指的是修行者,而“金刚”则是佛教中的一类菩萨,象征着坚固和力量。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来说明,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像圣僧一样静坐于心中的世界,像金刚一样坚定站立于世间的风浪之中。这样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理想的修行境界,即通过内心的修炼来实现外在世界的和谐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一种对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追求和赞美。它鼓励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通过内心的修养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