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自阙下归天柱

却归天柱峰前去,高谢浮名似了心。
林下孤灯一声磬,青猿啼断白云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自阙下归天柱》是宋代诗人释保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词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诗词原文
    郤归天柱峰前去,高谢浮名似了心。
    林下孤灯一声磬,青猿啼断白云深。

  2. 诗词注释

  • 郤归:即指归向天柱峰。
  • 天柱峰: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为武陵源风景区的三大奇峰之一,以其独特的石柱景观著称。
  • 高谢浮名:形容放下世俗名利的追求。
  • 似了心:表示达到内心的一种宁静与超脱。
  • 林下孤灯:描述一个孤独的场景,可能是在山林中的某个地方,只有一盏孤灯相伴。
  • 一声磬:古代佛教中用以报时的乐器,此处可能指敲击的磬声。
  • 青猿啼断:形容猿声悠长而哀切。
  • 白云深:描绘出一种幽远、寂静的氛围。
  1. 作品赏析
  • 《送人自阙下归天柱》作为释保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净土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却归天柱峰前去”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归宿的向往。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静谧自然的图画,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1. 写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明确的历史记载。但考虑到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释保暹作为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很可能受到了当时文人雅集、山水游赏等文化活动的影响,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此外,诗中的“归天柱”,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可以理解为是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生活理想的象征性表达。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极简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归天柱”与“高谢浮名”、“青猿啼断”与“白云深”,既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通过对《送人自阙下归天柱》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