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亡僧下火

五蕴山头涅槃路,四方八面没遮拦。
通身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火里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亡僧下火是北宋诗人释克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佛法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释克勤:字无著,号佛果,彭州崇宁(今四川郫县西北)人,俗姓骆。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他历住妙寂、六祖、昭觉等寺,徽宗政和中诏住金陵蒋山,敕补天宁、万寿。高宗建炎初,又迁金山,赐号圆悟禅师。改住云居,复领昭觉。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赐号灵照,谥真觉禅师。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
    五蕴山头涅槃路,四方八面没遮拦。
    通身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火里燃。
  • 译文
    五蕴山头涅槃路,四处八面没有遮蔽。
    全身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火里燃。
  1. 作品鉴赏
  • 哲理深度:这首诗体现了释克勤对生命的哲学思考。通过对“五蕴山”的描述,他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在诗中,“四方八面没遮拦”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不易,而“通身尽是金刚眼”则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洞察一切的境界。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特别是最后的“一粒灵丹火里燃”,不仅富有宗教色彩,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是释氏禅宗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为亡僧下火》不仅是释克勤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和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释氏禅宗文化的精髓,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