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山头涅槃路,四方八面没遮拦。
通身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火里燃。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僧人涅槃之路的诗句。五蕴山头,意指涅槃之路的起点,四方八面,表示四面八方的道路。
译文:在五蕴山上,通往涅槃的道路,四周和八方都没有阻挡。全身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在火中燃烧。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涅槃之路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终结、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五蕴山头涅槃路,四方八面没遮拦。
通身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火里燃。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僧人涅槃之路的诗句。五蕴山头,意指涅槃之路的起点,四方八面,表示四面八方的道路。
译文:在五蕴山上,通往涅槃的道路,四周和八方都没有阻挡。全身都是金刚眼,一粒灵丹,在火中燃烧。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涅槃之路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终结、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一、首句:人人尽有光明在 - 注释:“人人”指所有人,“光明”象征希望和智慧。 - 解析:此句表达了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光明和智慧,暗示通过修炼或自我反思可以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二、次句:夜明帘外千峰秀 - 注释:“夜明帘”可能指某种装饰性或象征性的帘幕,“千峰秀”形容山景美丽如画。 - 解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山峦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三、第三句
偈 休夸四分罢楞严,按下云头彻底参。莫学亮公亲马祖,还如德峤访龙潭。 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岩。今日烦充第一座,百华丛里现优昙。 注释: 1. 休夸四分(wù kuā sì fēn):不要自夸已经精通了佛教的“四分”教义。四分是佛教的一种学说,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其固定的、不变的属性和作用。 2. 按下云头:比喻放下世俗的名利心,专心修行。 3. 彻底参(cōng):深入地研究、探讨佛法。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关键词的把握。“颂古联珠”意为:咏史诗,如珍珠连串。“雪峰骑骏马”,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云门跨驴儿”“一踢一踏相奔驰”,形容山路崎岖,险峻不平。“长安有路非无路,夜半行时人不知”,意谓:长安城中道路虽然众多,但夜间行走时人们并不知晓,指诗人所到之处并非繁华之地。 【答案】 译文: 雪白的山峰如同骏马一般奔腾在云端之上,而山脚下的小路则似老驴般艰难行进。
偈三首 其三 【注释】 1. 十方同聚会:指佛教中的十方世界的人,都来到这里共同集会。 2. 本来身不昧:原本的本性是清澈明白的,没有迷惑。 3. 个个学无为:每个人都在学无为的智慧。 4. 顶上用钳锤:头顶上使用钳和锤子的工具。 5. 此是选佛场:这是选择佛的道路的地方。 6. 深广莫能量:深远广大,无法测量。 7. 心空及第归:内心达到空虚的状态,然后回归。 8. 利剑不如锥
偈诗如下: 收光摄彩信尺真,事事圆成物物新。 内若有心还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有所觉悟时,就能像尺子一样去测量真理,使万事万物都变得完美无缺。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时,我们就会发现万物都是新的,没有旧的。如果我们心中有物,那么我们就无法移动脚步走出这个通道。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内心觉悟和智慧的诗歌。它强调了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有了觉悟和智慧
诗句释义: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译文:华丽的帷帐中,金鸭香消弥散,笙歌声声,人们沉醉其中,扶着醉意,缓缓离去。 注释:金鸭香,指古代的一种香料,用以熏焚,增添氛围的香气。锦绣帏,指的是装饰华丽、色彩斑斓的帷幕。笙歌,指笙乐和歌唱。这里描绘了一个宴会或庆典的场景,人们在音乐和美酒的陪伴下,陶醉其中,直至天色渐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赏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
【注释】: 1. 网金鳞:指鱼。以鱼食为生。 2. 百草头:草本植物的尖端,这里泛指小动物。 3. 三界外:指天上、人间和阴间之外。 4. 虚下钩鳌钩:比喻用虚假的手段去欺骗。 5. 摇鳞振鬣撼乾坤:形容鱼游动时激起的水波能动摇大地。 6. 兀目昂头洪浪喷:意思是鱼昂首向前游的样子。 7. 棒雨点:象声词,像打鼓的声音。 8. 喝雷奔:象声词,像发雷声一样。 9. 肯将争战定功勋
偈五十三首 其五十一 一向孤峰独宿,目视云霄。 【注释】一向:始终。 【赏析】本诗是《偈五十三首》之五十一,全诗以山为喻,以“孤峰”自比,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志向和抱负。 虽则不埋没宗风,无乃太高生。 【注释】虽则:即使。 【赏析】此句意指,虽然自己没有完全融入或继承前人的学说或风格中,但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并没有使自己失去价值和意义。"无乃"即"岂不",表示反问。 一向十字路口,土面灰头
诗句解读 1. 女子出定:此句描绘了女性在宗教或精神修行中的静坐状态,即“出定”。 2. 大定等虚空:在这里,“大定”可能指的是一种极高的精神状态或者宗教冥想中达到的平静状态。而“虚空”则表达了在这种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显得模糊不清,界限变得模糊。 3. 廓然谁辨的:这句表达了在大定状态下,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变得难以辨识。 4. 女子与瞿昙:在佛教文化中
注释:本来没有形体,哪来嘴唇和牙齿。特意大声宣扬,替他讲解道理。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批判与讽刺。诗中“本来”一词是关键,它揭示了世俗之人的虚伪本质。他们口头上高喊道德仁义,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因此,诗人用“那复有唇觜”这一反问句式,尖锐地指出了他们的虚伪行径。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他批评那些自诩为道德楷模的人,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名望和影响力来谋取私利
【注释】 1. 百万斋才了正因:意思是说,我百万斋的才艺已经圆满成就。了:完成。因:原因。 2. 大缘倏举只逡巡:意思是说,大缘分突然降临,只是犹豫了一下。倏(shū)举:忽然降临。 3. 凿将玛瑙一方石:意思是说,用凿子凿开一块玛瑙石做成佛像。 4. 镌作龙华百尺身:意思是说,雕刻出龙华寺高百尺的佛像。 5. 天竺:印度古称“天竺”,即今印度、尼泊尔一带。唐时又称“东天竺”、“中天竺”。 6.
未开口时先分付, 拟思量处隔千山。 莫言佛法无多子, 未透玄关也大难。 解析: - 诗句解读:“未开口时先分付”意味着在言语尚未发出之前,已经预先决定了要传达的内容或信息。这反映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以及在行动之前就已有计划和准备。 - 译文对应:在尚未开口之前,就已经将话语的精髓和目的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 注释补充:这一表达强调了言语的力量不仅在于其内容,还在于其传递前的准备和布局
偈二首 其一 1. 诗句释义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道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 大丈夫:指有雄心壮志的男儿,表示豪迈、自信。 - 秉慧剑:手持智慧之剑,比喻持有聪明才智。 - 般若锋:般若即智慧,这里指智慧如锋利的剑。 - 金刚焰:金刚为坚硬之物,这里指坚强的意志或精神力量。 - 非道能摧外道心:道是宇宙间通行的道理和法则,能够征服外来的邪道之心。 - 天魔胆
注释: 1. 示善友:对好的朋友。 2. 此段:指心地。 3. 本来:原本,本性。 4. 无向背:不受外界影响。 5. 要须:一定要。 6. 坚猛力行持:坚定不移的执行。 7. 金刚正眼: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简称“金刚”),佛教语,即“如来藏”。《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于一切法上起憎爱。”此乃禅宗所强调的顿悟。此处用来形容佛性。通身是,全部显现出来。 8. 万境:各种境界、境况。 9
注释: 1. 为佛眼下火 2. 如来涅槃日,娑罗双树间。 3. 放出三昧火,阇维金色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尸解。在佛教中,僧人死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最后达到涅槃的境地。涅槃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意味着超越了生死轮回,达到了永恒的存在。而尸解则是一种特殊的仪式,通过这种方式,僧人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涅槃的境界。 诗的第一句“为佛眼下火”
注释:庵前整天没有狼,磨下一年都没有麻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宿松岭寺题院》,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诗中“庵前永日无狼子”意味着庵前常年没有人,因此也很少听到狼的叫声,而“磨下终年绝雀儿”则是指磨坊旁边也没有人,因此也很少看到雀鸟的踪影。整首诗通过对比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