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东合浦桥

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
莫怪道人无伎俩,犹如浮木歇盲龟。
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
相逢便肯无空过,合浦桥边验果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城东合浦桥》是宋代诗人释印肃所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和译文
  • 原文: 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莫怪道人无伎俩,犹如浮木歇盲龟。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相逢便肯无空过,合浦桥边验果因。
  • 译文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自然万物的顺应与接纳,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诗中提到的“浮木”比喻修行者的心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1. 作品赏析
  • 自然景物的描绘: 诗人通过描写“浮云枯木”这一自然景观,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修行者心境的表达: 诗中“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等句,揭示了修行者面对世俗诱惑时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在事物所动。这体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修炼和智慧。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释印肃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氛围。
  • 作者生平: 释印肃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这首诗可能受到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隐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修城东合浦桥》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画卷。它通过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和修行者心境的深刻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的体现,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