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智镜

普庵非相亦非名,达本忘情不见人。
孤月全收无意识,桂轮独耀绝纤尘。
三祇一念汤消雪,万行须臾火烁冰。
到此何劳声色问,共君本自镜圆明。
若将铜器作天真,背黑面青赚学人。
本性如空含万物,妙明寂照岂容尘。
山河石壁三春雾,空色全彰六月冰。
智自圆明非我所,不拘日月定光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圆智镜》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印肃创作。这首词通过描绘普庵大师的内心世界和对智慧与清净境界的追求,展示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大圆智镜》:

  1. 作者简介:《大圆智镜》的作者释印肃生活在宋朝时期,是一位佛教僧人,他的诗作往往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原文:《大圆智镜》的全文如下:
  • 普庵非相亦非名,达本忘情不见人。
  • 孤月全收无意识,桂轮独耀绝纤尘。
  • 三祇一念汤消雪,万行须臾火烁冰。
  • 到此何劳声色问,共君本自镜圆明。
  • 若将铜器作天真,背黑面青赚学人。
  • 本性如空含万物,妙明寂照岂容尘。
  1. 诗歌解读:释印肃在《大圆智镜》中表达了对“达本”、“忘情”的向往,即追求一种超脱物欲、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他通过对月亮和桂花的描述,传达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光明,以及外在世界的虚无缥缈。同时,他也提出了对物质世界的批判,强调了心灵的独立性和纯净性。此外,他还指出真正的悟境无需外界的声色之扰,只需回归内心的本源和光明。
  2. 诗歌影响:《大圆智镜》作为释印肃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思想深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学思想的接受和内化。这首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可以看出《大圆智镜》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词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