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九

腊月三十夜,髑髅自相骂。
阎老索饭钱,汝等怕不怕。
龟毛敲兔角,五彩虚空画。
正当恁么时,摩尼谁著价。
大年初一日,道闲却成急。
自拜梦中人,妄想从谁立。
唯我知不知,今古希相识。
张三李四歌,草木空祇揖。
日月转眼睛,历劫不曾停。
三贤与十圣,枉费苦精神。
常思达磨老,九年守少林。
如今意不尽,瓦砾即真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九”是一首宋代诗歌,由著名诗人释慧晖所作。该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和宗教史上也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慧晖,南宋时期僧人,擅长佛学及诗词创作,他的诗多以禅宗思想为背景,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佛教美学。
  2. 诗歌原文:“朝说暮说,出广长舌。坐卧经行,万里镔铁。”这四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日常修行的生活状态。其中,“朝说暮说,出广长舌”表达了他不断宣讲佛法,用言辞传播佛教智慧的决心与行为;“坐卧经行,万里镔铁”则形容了他无论行走还是静坐,都如同钢铁般坚不可摧的修行毅力。
  3. 诗歌内容赏析: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了释慧晖坚定的宗教信仰以及他对佛法深入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情景,强调了佛教教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社会影响: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九”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风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宋代佛教文学的重要文献。
  5. 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被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和道德修养的指导。释慧晖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修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和尊重。
  6. 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提供了了解宋代佛教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独特视角。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座桥梁,让后人能够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到一位高僧的宗教追求和文学造诣,还可以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潮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