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诸颂 其十

分明无背面,相逢不相见。
年年桃花面,临州下水船,梢公力方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昧诸颂 其十》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偈颂诗,主要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不染尘埃的思想境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印肃(1115~1169),号普庵,俗姓余,江西袁州宜春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真际禅师为师,得其传法。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法的修行和传播,是宋元之际的重要佛教学者。其作品在文学上亦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偈颂方面,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2. 诗歌原文:分明无背面,相逢不相见。年年桃花面,临州下水船,梢公力方便。

  3. 诗句解析:《三昧诸颂 其十》中“分明无背面,相逢不相见”这两句表达了释印肃对于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质,而我们应当超越表象,直探事物的本质。这种观念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如“神光遍界,体若金刚”和“威神力固,邪宗销亡”,都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4.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意境。同时,作为偈颂之作,其在语言运用和意境营造上展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5. 思想内涵:在这首诗中,释印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隐喻人生的境遇和心境的变化。例如,“桃面”可能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与无常,“下水船”、“梢公”则暗示了人在世的劳碌与辛苦。这些都反映了他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佛法修行的虔诚追求。

《三昧诸颂 其十》不仅展示了释印肃深厚的佛学修为和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生和追求内心平静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