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松径雪深覆,水泄不通无入路。
解脱门开一步周,喃喃寐语分缁素。
颂十玄谈 其三 还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十玄谈·还源》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诗词作品之一。释印肃(1115~1169),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人。他在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后,一生致力于佛教修行与文学创作。《颂十玄谈·还源》全文如下:
本来无住不名家,唯有西乾路不赊。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颂十玄谈·还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和佛理的独特见解。诗中“本来无住不名家”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点,强调了世间万物本质上的平等与和谐。而“唯有西乾路不赊”则暗示着只有通过修行和悟性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大道。最后,“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则以一种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禅宗中的顿悟与解脱。整体而言,《颂十玄谈·还源》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哲学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也展示了释印肃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深度。
通过对《颂十玄谈·还源》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诗歌风格和佛教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宋代诗歌以其简练、含蓄的特点著称,这与释印肃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高度契合。同时,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也在诗中得到反映,如“三度他心通败阙”中的禅意,以及“国师犹钓死虾蟆”所传达的超脱世外的思想。这些都使得《颂十玄谈·还源》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颂十玄谈·还源》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颂十玄谈·还源》不仅是释印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诗歌和佛教思想交融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风格,还可以深入思考佛教哲学如何影响和丰富了宋代文人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