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 其六十七

信地无闲处,知心用不非。
微尘佛国土,妙在一毫釐。
应当如是见,所说但随宜。
古锥无做作,谩把布毛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九十八首 其六十七》是宋代释印肃的作品,主要通过诗歌形式展现了禅宗的思想与哲理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禅宗思想。在这首诗中,释印肃以“古人遗意不留言,婆子台山著一边”开篇,直接点明了禅宗的无我、非言的修行理念。接着,他以“识得台山婆子了,赵州消息没休年”作为对前句的回应,进一步阐述了理解并实践这一理念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捕捉到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直观的体验而非文字来领悟佛法。

就艺术手法而言,释印肃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万仞峰撑没底船,凭知有点海中灯”这句,将高山比作坚固的船,象征着佛法的高深莫测;而“六月卧冰铺瑞雪,大笑三声作么生”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禅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极具特色,例如“驴嘶马唤不回头,古佛光中未肯休”,通过动物的行为暗示人应保持初心,不被外界干扰。

这首诗还体现了释印肃对禅宗历史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在诗中,“令导禅和翠微峰,铁壁铜墙路不同。遥指双林是归处,至今犹尚鬼侗通”一句,描绘了历史上禅宗的重要人物——慧能,以及他的修行之路。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释印肃不仅展示了禅宗的历史脉络,也反映了他对传统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从禅宗哲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日常行为体现禅宗的修行。例如,“鼻孔辽天老古锥,入泥入水惊贫儿。死中得活机”这一句,通过描述僧人的日常生活,强调了禅宗的实践性——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能发现其中的禅意。这样的描写使得禅宗的修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而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体验和实践的过程。

《颂古九十八首 其六十七》不仅是一首表现禅宗思想的经典诗歌,也是理解禅宗文化及其哲学深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地理解禅宗的精神内核,以及它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