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

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
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
也大奇,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
五湖四海来入贡,衲僧闻见眼如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是宋代僧人释咸杰创作的一首佛教偈颂,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详细信息:

  1. 作者简介:释咸杰,字无住,北宋时期人。作为一位僧人,他对佛教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诗歌形式将这种理解传递给世人。释咸杰的诗作多以佛教故事为基础,结合佛教哲理,展现了他的佛学思想和修行境界。
  2. 原文节选:《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的原文如下:“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这四句诗描绘了庆祝六月十五日的场景,通过“祝圣升堂击鼓”这样的仪式活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节日的重视和参与热情。
  3. 诗意解析:诗中的“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寓意着世间万物都在佛性的教化之下,各尽其责,和谐共生。这里的“天无四壁”意味着宇宙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地绝八维”则强调了空间的无限延展,象征着佛法广大无边,能够超越一切局限。
  4. 文化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此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度和信仰程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5.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通过日常的物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启发性。

《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到之处,更在宗教文化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相关推荐